一、引言
散熱器風扇的制造工藝直接影響產品性能、成本與可靠性。金屬嵌件注塑與純塑成型作為主流技術路線,各有技術特點與適用場景。本文從多維度對比兩者優劣,為注塑模具廠工藝選型提供參考
。
工藝本質:將金屬嵌件(如鋁合金加強環 )預置于模具內,通過注塑使塑料包覆嵌件形成復合結構。嵌件需經滾花、切槽等特殊設計以增強結合力。
優勢:
力學性能提升:金屬骨架顯著增強扇葉剛性,耐受轉速可達5000 RPM以上,適用于游戲筆記本等高負荷場景 。
熱管理優化:金屬嵌件導熱系數高(鋁合金≈ 200 W/m·K) ,加速熱量從電機向扇葉傳遞,降低系統溫度
。
集成化生產:一次性成型減少裝配步驟,避免螺絲松動風險。
挑戰:
熱膨脹系數差異:金屬與塑料(如PA66) 收縮率不匹配易引發內應力,導致變形或開裂,需預熱嵌件或優化包埋厚度。
模具復雜度:嵌件定位機構占用空間,澆注系統避讓設計難度大,模具成本提高30%-50%。
工藝本質:單一塑料(如PP 、PBT) 直接注塑成型,依托模具結構實現葉片曲面精度。
優勢:
輕量化與成本:密度僅0.9-1.2 g/cm3,減重40% 以上;模具簡單,周期短 (30-120 秒/件 ),適合大批量生產。
氣動設計靈活性:可通過“多翼型分段注塑”技術優化葉片曲率,風量提升15%,噪音降至 32 dB 。
挑戰:
高溫性能局限:長期使用溫度≤120℃,高溫下易蠕變;紫外線照射易脆化。
強度瓶頸:高轉速工況易顫振,限制其在服務器風扇等高端場景應用。
指標 |
金屬嵌件注塑 |
純塑成型 |
熱變形溫度 |
≥160℃( 金屬嵌件支撐) |
80-120℃(受塑料基體限制 ) |
密度 |
1.8-2.5 g/cm(復合結構) |
0.9-1.2 g/cm3 |
導熱系數 |
15-35 W/m·K(金屬傳導路徑 ) |
0.2-0.5 W/m·K(純塑料 ) |
生產周期 |
90-180秒/件 (含嵌件預置 ) |
30-120秒/件 (高效連續生產 ) |
模具成本 |
高(增加嵌件定位/ 防漏結構) |
低(結構簡化,成本降40-60%) |
初期投入:
純塑模具成本優勢顯著,尤其對年產量≥50萬件的消費級風扇,選用預硬鋼
718H 模具即可滿足需求;而嵌件注塑需升級至淬火鋼 S136并定制嵌件定位系統,成本增加60% 。
長期維護:
金屬嵌件風扇耐磨損壽命達10萬小時,但內應力引發的微裂紋需定期檢測; 純塑風扇在粉塵環境下易磨損葉片尖端,但更換成本低廉。
場景 |
推薦工藝 |
理由 |
消費電子產品 |
純塑成型 |
成本敏感,輕量化優先級高,中低轉速需求(≤3000 RPM) |
服務器/數據中心散
熱 |
金屬嵌件注塑 |
高轉速(≥5000 RPM) 、耐高溫( 芯片周邊>80 ℃ )、長壽命要求 |
戶外工業設備 |
金屬嵌件注塑 |
抗腐蝕(嵌件表面陽極氧化) 、耐溫差沖擊(-40 °℃至120C) |
便攜式小型風扇 |
純塑成型(薄壁設
計) |
模具集成氣動優化槽,實現低噪音+低能耗 |
PPS+30%玻纖增強塑料配合銅合金嵌件,熱膨脹系數差值縮小50%,應力破裂風險大幅降低。
嵌件自動植入系統:機械手精準定位嵌件,周期時間壓縮至純塑成型的1.2倍。
隨形冷卻水道:3D打印模具實現嵌件區域快速控溫,減少熱應力變形。
CFD(計算流體動力學)預模擬氣流路徑,結合拓撲優化確定嵌件最小必要結構,實現“金屬用量 - 剛性”最優解。
在散熱器風扇制造中,金屬嵌件注塑與純塑成型并非替代關系,而是互補技術。高端場景追求極致散熱與可靠性時,金屬嵌件注塑以復雜工藝換取性能躍升;消費級市場則需借力純塑成型的效率與成本優勢。未來,隨著材料界面改性技術和智能化模具的發展,兩種工藝的邊界或將進一步融合 - “金屬為骨,塑料為翼”的復合結構,仍是尖端散熱器風扇的終極答案。
東莞市世邦塑膠制品有限公司,20多年中高端品牌精密注塑件定制服務商,提供從產品設計、精密模具制造、注塑成型與組裝、售后服務為一體整套解決方案。如需散熱器風扇開模注塑,歡迎蒞臨。
【本文標簽】 散熱器風扇注塑
【責任編輯】